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是阻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顽疾。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再次吹响了向形式主义开战的号角,彰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整治形式主义不能止于表面,必须从深层次破解其滋生蔓延的根源,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松绑,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 一、形式主义:基层治理的顽瘴痼疾。形式主义在基层治理中表现为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等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开会发文等同于落实工作,把填表报数等同于实际成效,把痕迹管理等同于责任落实。这种重形式轻实效的做法,不仅消耗了大量行政资源,更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式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扭曲了政绩观,助长了虚假作风,使一些干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削弱基层治理效能。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止,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制度机制上的缺陷。一些干部政绩观错位,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一些部门缺乏科学的工作方法,习惯于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推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为形式主义提供了生存空间。二、整治形式主义:从根源上破解难题。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思想根源入手。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心思用在干实事、求实效上。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改进工作方法至关重要。要精简会议文件,改进调查研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避免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完善制度机制是治本之策。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激发活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基层减负是激发活力的前提。要坚决杜绝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合理配置资源,保障基层工作所需,避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建立科学考评体系是关键。要坚持结果导向,注重工作实绩,减少过程性考核。要实行差异化考核,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避免"一刀切"。要扩大群众参与,把群众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是保障。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实干者得实惠。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整治形式主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标本兼治,就一定能够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让我们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决打赢整治形式主义这场硬仗,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