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抓牢民生建设,书写人民幸福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用好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不断解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力以赴攻克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秉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戮力同心”的信念,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让改革的“甘霖”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切实办好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重点抓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推动民政事业“巨轮”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航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一场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的“马拉松”,需要树立长期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平衡社会资源,绽放人民幸福果实。为深化社会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打破行业“铜墙铁壁”,跨越地域“隐形门槛”,严防社会阶层固化。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推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与融合,撒播致富“金种子”,构建一个人人参与的“大舞台”。改革应精准发力,把力气用在“刀刃”上,确保改革成效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紧密对接,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此外,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鸿沟”,让农民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实现“全民参与”的发展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要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意志深化社会改革,以“什么都可以豁的出来”的担当走共同富裕之路。 盯紧民政供给,绘出人民幸福图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心念念群众冷暖、时刻记挂民生福祉。近年来,中央层面出台促就业“二十四条”,全国基础养老金上调,房贷利率下降,完善异地就医服务,这一项项务实举措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成现实。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主动发现机制,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形成“弱有众扶”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抓住“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聚焦养老托育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在养老服务方面,加速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强化对特困老人的兜底保障。对于儿童群体,政府需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缓解育儿压力,推动民政领域服务下沉基层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