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画卷中,民生始终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牢筑民族振兴基石。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关键。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持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将传教育人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为教育事业推波助澜。同时,教育资源均衡是实现教育资源公平,满足教育行业需求的前提与基础。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补齐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短板,借助政策支持与引导,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要加大对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让破旧的校舍变为现代化的知识殿堂,并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逆向流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各项保险待遇水平。此外,更要千方百计促进青年群体就业,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良好促就业格局。 精准守住养老底线,用心提升养老温度。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快乐生活的基石,生命安全关乎老年人最基本的权益。要始终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精”的态度和举措做好养老服务保障工作。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形成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格局,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合力织密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之网。养老有精度,更要有温度,基层干部应将服务力度转换成养老温度,推动养老服务下沉,引入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社区养老体系,将老年人幸福晚年“稳稳托住”。 我们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抓实抓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使改革举措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