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表达了总书记心系“万家灯火”,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怀。我们要从新年贺词中读懂民生课题的“最优解”,感悟为民情怀,砥砺奋进品格,扬帆启航新征程。 厚植“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情怀,坚持问需于民。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工作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之所需为出发点,以人民的满意度为落脚点。只有深入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基层治理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的“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生活,广泛收集群众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方面的需求建议。只有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的痛点、难点、堵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规划项目、配置资源,使基层治理的工作成效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 秉持“智者尽言,国家之利”的信念,坚持问计于民。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智慧和创造伟力。在基层工作中,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发展规划,还是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创新,都应广开言路,鼓励群众建言献策,让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群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只有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方能形成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坚持问效于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基层工作的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问效于民就是要让群众来评判“怎么样”,要把人本价值作为基层工作的核心取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建立健全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既要听群众的肯定与夸奖,也要听群众的批评与建议,以谦虚的心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尽最大努力为民众排忧解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工作必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民生课题的“最优解”答好让人民满意的治理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