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之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各领域改革时,应坚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推动改革始终向“民”而行,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措施有效、成果惠及全民。 身近群众“解民愁”,让改革向“民生需求”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在改革的浪潮中,广大党员干部需将“人民至上”的理念深植于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真正俯下身子,听到最真实的声音,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要将群众的点滴诉求视为改革的头等大事,将“民生账单”转化为“改革清单”,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人民所需,真正让改革红利惠及每一个家庭。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共同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让改革之路与人民心声紧密相连,共绘美好生活新图景。 心连百姓“促民安”,让改革向“民心所向”而行。“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改革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更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乐于倾听民声。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要建立健全群众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确保改革措施接地气、合民意。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改革的每一步都踏在人民的心坎上。要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推动改革不断向前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共享发展成果,共筑美好未来。 行至深处“惠民生”,让改革向“民生福祉”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要加强政策研究,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生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他们更加信任党、拥护党,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