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回复: 0

推动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新跨越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9

主题

0

回帖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7
发表于 2024-12-24 14: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显著提升至2023年的63.2%,标志着农业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面对未来的发展挑战,我们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的关系,特别是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前沿科技水平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物技术、智能农业装备、精准农业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攻克种业核心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潜力。同时,要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动粮食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例如,利用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因地制宜,推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小农户在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小农户数量占全国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他们既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推进粮食生产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基本国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

一方面,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金融服务等支持,降低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门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并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此外,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分类指导,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效衔接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时,需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对于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基础的粮食产区,应鼓励其率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而对于以小农户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地区,则要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逐步引导他们采用适宜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总之,统筹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为主体,以政策为保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确保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统筹协调,我们有信心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构建粮食经济新秩序
下一篇:凝心聚力 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20 13:04 , Processed in 0.15305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