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基层大地,作为 “三农” 工作的主战场,正奋力书写着一份承载着希望与未来的答卷。
一、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在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创新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如今,智能农机穿梭于广袤农田,精准灌溉系统根据作物需求自动供水,无人机播撒农药与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已不再是新鲜事。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为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袁隆平的超级稻到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再到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良种培育、高效栽培、绿色植保等领域的默默耕耘,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落地。基层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让科技之光照亮农业现代化的前行道路。 二、产业融合,拓宽乡村发展新路径乡村产业兴旺是解决 “三农” 问题的关键所在。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已难以满足乡村发展需求,产业融合成为新趋势。各地积极探索 “农业 + 旅游”“农业 + 电商”“农业 + 加工” 等多元融合模式,成效显著。一些乡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与农事体验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借助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解决了销售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基层当以本地资源为基石,精准规划契合地域特色的产业蓝图。着力培育与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使其成为推动农业升级的强劲引擎。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深度挖掘农产品的多元价值,提高附加值,从而构建起富有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农业产业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绘就 “三农” 绚丽新篇。 三、生态优先,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农村最耀眼的明珠与最丰厚的宝藏。在乡村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来,各地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要持续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让良好生态成为 “三农答卷” 中最动人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