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和指导。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为了务工经商而跨区域流动的现象日益普遍,流动党员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如何有效管理这部分党员,确保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家更有为”,成为了新时代各级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组织跟着党员走,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家”。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点,既在流入地看不着“影”,在流出地也找不到“源”,犹如断了线的“风筝”,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无法有效对接和正常参加组织党组织活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底数不清、去向不明,教育管理难以及时跟进,导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党组织要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做到流动党员“流而不失”,前提就是流出地党组织要对组织内的流动党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台上有账,能够实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动态信息,确保“一人一档”,无论组织内党员身处何方,都能被精准定位,及时联系,实现“人在千里外,组织一线牵”;同时,流入地党组织亦需主动敞开怀抱,为流动党员搭建起连接家乡与异乡的桥梁,组织他们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展现党员风采,增进他们对流入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融合与发展。此外,通过定期的走访慰问,深入了解流动党员的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教育思想不断档,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学”。理论武装是党员的立身之本,“流动”不应成为学习教育出现“盲区”的借口。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径,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要跟进到哪里,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脱节、思想不掉队。党组织在开展学习教育管理的时候,要积极融合运用“线上+线下”双线学习方式,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思维,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强国等线上方式开展云课堂,让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流入地党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送学上门”、“结对帮学”等线下学习方式,实现理论供给的有效覆盖,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强化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组织归属感。 激活红色先锋岗,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为”。流动党员是流动的“先锋队”,干事创业的“生力军”,要时刻以“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为目标,无论在何处都应该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要发挥出流动党员见多识广、信息灵通的鲜明优势,流入地党组织要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通过搭建“流动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党员志愿服务站”等为流动党员提供展示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开展流动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将个人专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立红色党员形象,展现党员的担当作为,践行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