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流动党员?流动党员界定为因工作、学习单位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没有转移正式组织关系,连续6个月以上不能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活动的党员。流动党员存在高度分散、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等问题,给流动党员造成了诸多不能尽职尽责的困扰。那么如何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又流而有为呢? 首先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确保有流动党员第一信息,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台账,详细记录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出(入)地党组织、组织关系转接等信息,并实行动态追踪管理,如身份难显现、作用难发挥等问题,可以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分类登记,制作流动党员登记表,摸清党员工作单位、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绘制流动党员分布图,确保管理到位。其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可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岗位。此外,要积极搭建流动党员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信息交流、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并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关注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也很重要,了解流动党员经营和生活情况,帮助其解决困难。让流动党员在异地对党组织有认同感、归属感,“离乡不离党”,是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关键,可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定期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的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让流动党员更快融入新集体。最后搭建平台和提供机会,基层党组织应挖掘流动党员中的“精兵强将”,为其搭建才华施展的舞台,发布揭榜挂帅项目,鼓励流动党员认领项目,为群众解忧排难、为祖国发展建言献策。 总之,让流动党员变“流动资源”,引导流动党员想为、能为、善为,需要从管理、教育、服务、关怀等多方面入手,让流动党员学有阵地、心有归属,让他们成为行走先锋,发自内心的流而所为,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