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政策引领与制度保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教育传承 学校教育融入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学段。例如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如书法、国画、古诗词等;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培养专业人才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举办各类传统文化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传统节日庆祝、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与利用: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修缮和保护古建筑、古遗址等文化遗产。同时,推动文物合理利用,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让文物 “活起来”,发挥其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定和保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等方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创新性发展。 (四)文化产业发展 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扶持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传统手工艺、文化旅游、传统戏曲演出等,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使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文化创意企业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如动漫、游戏、影视、文学作品等,以现代创意和科技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那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从哪里入手? 我们需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剪纸、刺绣、京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这些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方式,确保传统技艺得以延续。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例如,将传统刺绣工艺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时尚品牌。 平日里,举办各类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在活动中,可以组织民俗表演、传统美食展示、文化展览等,让人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国学讲座、经典诵读比赛、书法绘画展览、传统技艺展示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广大民众参与,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