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件大事情。作为共产党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好《意见》要求,通过“固本”“赋能”“搭台”切实将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高飞不断线”“作用不打折”,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机制固本,兴利除弊, 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长期以来,流动党员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群体分布广、类型多、流动快,“找不到”“管不好”的现象愈发突出,逐渐成为制约基层治理的一大瓶颈。针对这一“死角”与“盲区”,要以流动党员管理为抓手,建立统一的、覆盖各层级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并依照其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强化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工作联动,形成党对基层社会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新兴业态治理的领导体系,实现从“流入”到“融入”的管理转型;同时,要从机制设计上着手,做到“寓管理于服务”,通过信息化管理与学习平台打破时间、空间上的界限,提高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形成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组织网络。 数字赋能,多措并举,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当前,数字服务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赋能也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新赛道”。作为共产党员,要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手段,建立流动党员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台账,通过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使流动党员在流动过程中身份“不隐瞒”、党性“看得见”;要积极创新联系形式、优化服务管理场景、拓宽作用发挥渠道,通过邀请村书记、产业带头人、科技特派员等定期为流动党员线上“补课”,使党性教育更为便捷;要以“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为主阵地,搭建“云端课堂”““掌上课堂”,通过定期推送党的政策理论、党政讯息、技能培训等内容,让流动党员“流动不误学、离乡不离党”。 筑巢搭台,群策群力,让流动党员“作用不打折”。流动党员大多见多识广、思维开阔、信息灵通,是干事创业、发展建设的“潜在力量”。流入地党组织一方面要在集民智、聚民力上下功夫,主动为流动党员“搭台”,”根据流动党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能力素质,为其“量身”定岗定责,鼓励他们在招商引资、技术引进、就业务工等方面“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引导流动党员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服务对象”变为“服务提供者””。另一方面要在当先锋、作表率上见真章,挖掘流动党员中的“精兵强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鼓励流动党员在所在地“亮身份、当先锋、做表率”,引导他们本职岗位上敬岗敬业,尽心尽责,将优良作风转化为推动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