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用好民主制度“一根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编织联系群众“服务网”,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抓好制度优势,用好民主制度“一根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民主,“全链条”意味着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个环节之间有效衔接、相互关联。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载体作用,以完整的制度设计保障基层有序治理。推动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为民主监督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定期报告工作、接受质询等方式,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健全工作机制,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实践,需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依法参与公共事务,从而串起基层治理的千丝万缕。我们可以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建立常态化的协商平台,如社区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做出民主决策。无锡经开区创新打造“经开议事面对面”代表履职实践平台,通过人大代表、群众和职能部门面对面的议事,推动民生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真正实现“人民事人民议、人民事人民定”的目标,展现出“人大代表就在身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在身边、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的图景。 丰富联系形式,编织联系群众“服务网”。深入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方向在基层。为了更好的联系群众,需要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完善为民服务的网络。一是创新联系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app等,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倾听群众呼声,解答群众疑问。二是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党员干部走访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服务平台,在村、社区设立服务站点,提供便捷的咨询、办理、投诉等服务,实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优势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再一次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也将持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