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长期坚持、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国务院总理李强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是对全体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新指示,也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基层、为民造福的根本遵循。要认清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把握调查研究的要诀,努力发现问题症结、开出管用良方,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动向前。 突出问题导向,做到“心中有数”,杜绝“盖棺定论、极力佐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解决问题是调研的根本任务”。进行调查研究时,如果不是依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撰写调查结论,而是先在主观上定“调调”,根据“调调”查找与之相符的依据作为佐证,就会导致与调查研究的目地背道而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直奔问题,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与群众“坐一条板凳”,弄清楚问题所在、症结所在,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对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于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也要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坚持求真务实,做到“手中有策”,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在开展调查研究中,部分同志热衷于“看事先选好的点,听事先教好的话”,这不仅没有达到调研的初衷,甚至助长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质朴笃实的品质和作风,要锚定“真”字用力,一方面要听“话外音”,掌握“真情况”。善于从“欲言又止”中找“端倪”,从“长篇大论”中抓“关键”,听到“话外之话”,掌握“情中之情”。另一方面要善查事的“本质”,制定好的“对策”,通过综合分析、统筹思考调研中所获得的内容,从问题的表象深挖问题的实质根源,从而找到实实在在、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良策。 采取灵活运用,做到“行动有方”,反对“照猫画虎、千篇一律”。调研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立足实际,要“接地气”,才能真正化解问题、调研到位。调查过程更不是“照葫芦画瓢”,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开展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作为党员干部,需对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实地研究法等调研方法了如指掌,知晓每种方法的最佳适用条件,在工作实践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调研方式。比如:对于调研群体较大且结构较复杂时,要用好问卷法和抽样调查法;而对于尚无定论的议题,则适合采取访谈法和实地研究法,只有精准细化调研内容、精准选好调研方式,调研才能真正有效果、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