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汇聚先锋力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既是时代之需,更是使命所系,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具有深远意义。 精准定位,让流动党员 “安家” 有道。 “鸟飞千里不失踪,人走八方有党管。”要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精准有效,首先需精准定位每一位流动党员。借助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对流出党员、流入党员进行全面登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流动党员的动向一目了然,督促其及时向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报到。在认定流动党员时,明确其因工作、学习或居住地变动,连续6个月以上无法参加原党组织活动的界定标准,确保管理目标清晰。同时,遵循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应转尽转原则,针对不同情形,分别制定细致的组织关系转接规范,让流动党员在新的环境中顺利“安家”,重新找到党组织的温暖怀抱,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明确责任,使管理服务 “落地” 有声。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确立和完善流出地(单位)与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清单,是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稳步前行的关键所在。流出地(单位)基层党组织应成为“灯塔”,照亮党员外出的道路,实时掌握党员的外出动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联系,负责预备党员转正、线上学习组织、党员作用发挥的引导、表彰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而流入地(单位)基层党组织则应成为“港湾”,为流入党员提供坚实的支持,实时掌握流入党员的情况,确保专人联系、组织生活、关怀帮扶、民主评议、日常监督等任务的全面落实。流动党员自身也需提升责任意识,外出前主动报告,抵达流入地后及时报到,并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三方各尽其责,共同谱写出流动党员管理的和谐乐章。 创新举措,促教育帮扶 “开花” 结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确保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富有成效,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教育领域,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内集中学习与灵活多样的日常教育,如春雨般润泽流动党员的心灵。在组织生活方面,我们遵循党员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与双重组织生活的模式,使流动党员能够方便地参与其中,如同繁星般点缀在党组织的广阔星空中。我们激励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并开展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领域展现才华。在关怀帮扶方面,我们坚持精神激励、人文关怀与物质支持并重,为流动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提供有力帮助,让他们在党组织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绽放出绚烂多彩的人生之花。 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级党委需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学习培训,让每一个党组织和党员深刻领会精神内涵;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三方责任落地生根;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加强督促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流动党员将成为新时代建设中一股强大的先锋力量,如奔腾的江河,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
作者:朱怡雯 单位:友谊路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