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得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优化。 把“小事”看作“大事”,系紧“纽带”筑牢“桥梁”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单位在基层社区,服务的人群大多以社区居民群众为主,但同时还需协同各个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造成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琐碎。如邻里纠纷、环境卫生、社区设施维护等,恰恰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关乎着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小事”看作“大事”,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能够及时化解矛盾,还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若把居民的诉求放在首位,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才能系紧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筑牢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桥梁。 以党建为旗,引领基层治理,撒下居民幸福生活的“保障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新时代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深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基层社区工作者应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基层党组织应着力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近些年来,上海通过多方协调资源和力量,推动政府部门、社区组织、企业、学校、居民等共同参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打造了党建引领、区校联动、社区共治的新平台,此项举措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活力,还有助于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撒下了居民幸福的“保障网”。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理应把握治理方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更精准、更细化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