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千万工程”不断升级拓展,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不仅造就了中国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千万工程”深刻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时刻坚持“为了人民”是价值取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坚持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担当,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民生工作,以真抓实干和不懈奋斗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时刻牢记“依靠人民”是行动路径。实干才能出实绩,要注重狠抓落实,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只喊口号空表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对工作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要注重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研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扎实推进矛盾化解、难题破解。要注重“回头看”,任何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始有终、慎终如始,为避免问题解决不到位,甚至出现反弹的情况,必须多开展“回头看”,在“回头看”中巩固拓展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以过硬作风谋取过硬成果,一笔一画全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的崭新答卷。 造福人民才是最大政绩。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须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不做表面文章,多办利民实事;避免贪大求全,多积尺寸之功,正确的政绩观定能转化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