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等生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小小社区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显然,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必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强化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开展的,服务基层大众、协调基层社会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制度及其运作实践的总称。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基层治理关乎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群众基础的扩大,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实现,关乎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首先是在靠“谁”来治理方面,基层党组织如何更好发挥领导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次是在治理“什么”方面,对落实党的民生政策,通过精细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最后是在“怎么治理”方面,面对信息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大趋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维和方法来全面重构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用加强创新的办法来求解,都需要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在已有基础上有一个明显提高。 社区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单元和平台,加强社区治理不仅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网格化管理追求的是更方便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实现众多部门资源共享、高效利用,以及职能部门业务协同,提高管理效率。聚焦网格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要促进多网融合。根据社区地理位置、自然分布,坚持联系方便、就近服务、覆盖有效的原则,不断整合社区下辖的党建、信访、城管和综治等各类网格,同时,将社区内的居民、商户、辖区单位都纳入网格管理,真正建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网。要带动多方参与。聚焦居民急难愁盼,注重破解差异化需求,接受群众评价,倾力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社区是基层基础,社区党组织是离群众最近的一级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顺应人民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