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践行宗旨为民造福”作为目标之一,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这一以贯之的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答好“为民造福”永恒课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为民服务要敢于面对困难。基层管理干部工作就是要积极进行解决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需要有一颗“马上就办”的心,所以我们尤其需要有责任心,有担当民族精神。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责任,不仅是一个好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干部和企业家的精神动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发展事业,尽多大经济责任公司才会有多大成就。无论是哪个单位、哪个领域,都需要敢于面对矛盾、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危险、敢于承担责任的好干部。 服务在基层。社区基层处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更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贴近民情、服务群众为重点,把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集中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排忧解难暖民心。要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在实处,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温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时代伟大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通过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举措,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生命线,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将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与人民息息相关的事情上,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眼增进民生福祉,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尝到幸福。。 只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脚踏人间正道,凝心聚力促发展,才能扎实走好服务民生的“每一步”,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