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从古至今,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和动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群众路线”便是改革最好的出路。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一次的探索和试炼都是经验的创造和累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总而言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更要针对“老问题”用改革力量来推动解决。 二是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何为守正创新,守正就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便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将创新进行到底,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袁隆平、屠呦呦、汪俊林等名人无不靠着敢闯敢创新的钉钉子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干出了一片天地。同时创新要抓好“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重视,改革工作才能推动更有力、成效更显著。加强监督管理,避免改革创新成为“一时兴趣”。 三是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抓好改革,首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将制度作为落实改革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如紧密把考核结果与个人培养、成长、发展等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四管“,即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持续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开展青训营、长训营等干部培训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学习锻炼,不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