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得到质的提升,这离不开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形式主义却往往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真正的问题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打破形式主义,拥抱务实的精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形式主义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比如错误的政绩观。有些时候一些上级为了追求政绩为基层布置一些不切实际的任务,而下级在接到这不切实际无法完成的任务后只能做做一些形式,实际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这不仅加重了下级的负担,更会让人民群众看到这种现象后产生反感。虽然上级的政绩上去了,但却没有做到务实的事情,因此对于上级而言不能只注重政绩而忽略了任务本身达成的效果。而对于下级而言,遇到不切实际的任务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和上级沟通,最后达成一个切实可行的任务和方案,用务实的态度把工作做好。 形式主义有时也源于工作能力的不足。在实际办事的过程中由于下级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因此才会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办事并没有办到实处,只能通过形式上的操作来掩盖其能力的不足。因此要避免出现此类形式主义首先上级应该要多了解下级实际的工作能力,在下达任务时要因人而异,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事,而不是把难度大的任务交给工作能力不足的下级。而对于下级而言,要避免形式主义首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清楚地认识到形式主义不仅不能提升自己,反而无端消耗自己时间和精力,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事情办到实处才是对自身工作能力最大的提升。 形式主义很多时候也是源于对工作本质的认识不清。上级对下级下发任务一定有其道理,在下发任务时如果能让下级了解工作的本质或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形式主义的产生。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目的,下级如果对工作的目的只停留在完成上级的任务上,那就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只有下级清楚自己工作的真正本质和目的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去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体现虽然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并没有做到务实,而务实的前提那就是清楚明白工作的“实”,这就是工作目的,是实实在在需要做到的事情。因此认清工作的本质和目的才能更好地把工作落实到位。 形式主义不仅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更能破坏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打破一切形式主义。在为民办事上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要秉持着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