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破解基层“任务超载”、“责任超载”、“压力超载”三个困境,让减负落到实处。 推动扩权赋能破解基层“任务超载”困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治理重心下移,大量任务向基层转移,任务繁重成为基层治理的突出特点。基层减负非一朝一夕之功,着力“轻车减负”做减法,聚焦“壮马赋能”做加法,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首先按照“已发下方、非准禁入”的原则,防止职责任务随意下沉。其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改变“事下人不下,责下权不下”的不对等关系,确保基层“接得住、办得好”同时建立权利清单、规范责任清单,防止有关部门随意“甩锅”让基层有意愿干、有能力干、放开膀子干。 加强源头管控破解基层“责任超载”困境。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治理的主战场一定在社区楼宇不在频繁会议,一定在田间地头不在案牍台账。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顽疾一定要推动督查考核事项向中心发力,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不搞花拳绣腿、不要繁文缛节。不断推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实现激励性和惩戒性的平衡,营造理性与宽容的干事创业氛围。 优化工作作风破解基层“压力超载”困境。基层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基层压力超载负担过重根子在某些上级部门以及领导。只有从思想层面入手,坚持以人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改变工作作风,基层干部才能真正成为减负政策的受益者。其次要从制度层面着力,制定详细的“减负清单”何“落实程序”,推动应减尽减,能减必减,牢牢守住精文减会硬杠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