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照搬照套、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空洞表态等各种形式的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基层,以致于基层工作负担不断加重,基于现实和长远考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健全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 《若干规定》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源头治理,其内容共7个部分,包括:切实精简文件、严格精简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招硬招,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 深入分析形式主义的产生由来已久,有其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根源,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主要表现为弄虚作假和浮夸。其产生的根源是名利思想和懒惰作风,是政绩观错位,也是责任心的缺失。形式主义与党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它不从实际出发,提空洞要求,严重背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形式主义背离党的群众路线,只注重形象工程,只关注政绩,不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严重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削弱群众对党的信任。 众所周知,“形式主义害死人”,大家深恶痛绝。总之,形式主义妨碍了党的方针政策落实,而形式主义的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若干规定》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作出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规定,把基层“强身”和机关“瘦身”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鲜明态度。《若干规定》的及时推出和落地实施,能够有效为基层减负,不断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