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总书记带领下,基层减负工作已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若干规定》的制定出台不仅体现了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更是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找准要害、强化源头治理。文山会海、不合理的考核指标、违规借调干部等仍是压在基层肩上的重担,是基层减负工作路上的拦路虎。对于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的要害问题,我们需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若干规定》就针对这些要害问题给出了硬招,《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提出21条具体规定,这是党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在针对这些问题“见招出招”的同时,我们还需分析形式主义的根源,形式主义的产生往往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有关,如官僚主义、工作评价机制不合理等。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些根源,才能找到有效根治形式主义的治理措施,强化源头治理。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效在于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行减负工作。强化思想认识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前提。只有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对基层工作造成的负担和危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对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提高各级干部对于减负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基层减负工作落于实处,坚持以上率下,把《若干规定》各项规定落实到各条线各领域各环节,明确减负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感受到减负的成效。同时,要加强对减负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久在于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持续为基层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工作环境。首先,合理的长效机制要制定具体的减负措施和考核标准,确保减负工作得到有效执行。其次,理的长效机制要明确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理清权责边界,确保各部门和基层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此外,还要为基层人员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基层减负不是为基层“减担当、减责任”,而是要让基层人员有更多精力干实事,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可以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