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党中央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若干规定》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也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 一、深刻的背景与深远的意义 《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为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政治生态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通过《若干规定》的实施,旨在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服务人民群众。 二、明确的目标与精准的措施 《若干规定》共有七个部分,涵盖了文件精简、会议减少、督查检查考核的规范化、借调干部的规范管理等多个方面。每一项措施都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旨在通过“小切口”达到“大效果”。例如,严控文件数量、提升文件质量的要求,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对借调干部的严格管理,则有助于保持基层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三、新的实招与硬招 《若干规定》在延续以往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还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对文件制发环节的评估审查,可以有效避免政策文件在源头上就加重基层负担的情况发生;简化考核体系,取消繁琐的“千分制”考核方式,有助于减轻基层的压力;规范借调干部的行为,有助于保持基层工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四、执行的关键 《若干规定》的实施效果将取决于各地各部门的执行力。为此,《若干规定》提出了加强学习培训、坚持以上率下、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督促检查等要求。这些建议旨在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总之,《若干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不仅是对现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对未来工作方向的明确指引。期待这一系列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真正为基层干部减压、为发展增能,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