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基层犹如大厦之基石,承载着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让他们在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中疲于奔命,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形式主义之害,猛于虎也。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淹没在文件和会议之中,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阅读文件、参加会议上,无暇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解决问题。过度留痕则迫使基层干部将大量精力放在整理资料、填写表格、制作台账上,而不是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频繁的检查考核更是让基层干部如履薄冰,为了迎接检查,不得不搞突击、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源头抓起。首先,要切实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篇幅,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会议要少而精,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合并召开,提倡开短会、讲实话、办实事。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文件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考核要注重实际成效,而不是单纯看材料、看台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基层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上。同时,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减轻基层干部的心理负担。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摒弃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政绩和形象工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带动基层干部真抓实干。 为基层减负,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当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们就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可以更加专注地谋划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基层治理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坚决落实,就一定能够打破形式主义的枷锁,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