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对这样的占训自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领导干部,都把在任期间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从政为官的追求。应当说,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拥有这样的追求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而建立政绩,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又该怎样取得政绩?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党员、每个领导干部都清楚的,或者说看法都是正确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也就构成了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意义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习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为民造福: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2、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要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3、强化党性教育:通过教育培训,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的思想堤坝。 4、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和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优化指标设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严格考核责任,提高考核质量。 5、严格监督问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纠政绩观偏差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对违反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 6、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拔那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优秀干部。 7、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在感动中行动,自觉做正确政绩观的践行者。 通过这些措施,领导干部可以有效地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确保政绩观的正确性,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积极的贡献。领导干部的政绩,说到底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就是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观往往决定着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因此,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各自岗位上干事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