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健 于 2024-8-19 09:53 编辑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领导干部应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政绩的评判标准应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而非单纯的经济增长数字或政绩工程。 2. 贯彻新发展理念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领导干部应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领导干部应具备胸怀格局,不慕虚荣,不图虚名,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 1. 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教育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领导干部应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应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优化考核指标设置,突出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和政治素质考核;加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工作的衔接和配合;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 3. 强化监督问责 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政绩观偏差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4. 发挥教育培训的先导性作用 应发挥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突出“关键少数”,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 5.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引领干部成长进步、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那些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干部。 总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发挥教育培训作用以及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等多方面的措施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