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民力量”,让改革一路生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人民力量”,在“问需于民”中明晰改革方向,在“问计于民”中凝聚改革合力,在“问效于民”中检验改革成效,让改革一路生花。 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在“问需于民”中明晰改革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做到改革为了人民,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只有走近感受、亲身体验了才知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真心,常听群众之声、社会之声、舆论之声。通过“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情、精准聚焦群众有效需求。紧紧抓住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在“问需于民”中明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 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在“问计于民”中凝聚改革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峥嵘岁月,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找到破题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以“拜人民为师”的心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人民群众躬身问计、广纳贤言,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广开言路,充分吸取群众的经验找寻对策,将群众创造的“土经验”有效转化成深化改革的“金点子”。把民意民智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在“问计于民”中拓展工作思路凝聚改革合力。 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问效于民”中检验改革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衡量改革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政绩观,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更注重目标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充分发挥反馈评价机制的作用,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充分彰显人民在改革成效评判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切实增强民生福祉,擦亮人民生活幸福底色,让改革更有“力度”“深度”“温度”,在“问效于民”中检验改革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