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其中,特别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政绩观,作为领导干部从政的导向标,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成为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干部应当时刻铭记,政绩不是个人的“成绩单”,而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晴雨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决策过程中,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遵循发展规律。在推动工作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切实把精力和资源用在刀刃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和纠偏机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问题。要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防止和克服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同时,要加大对政绩观偏差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强化监督制约,不断完善政绩观偏差防范和纠治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携手并进、共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