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彰显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性的全面把握,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在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基础,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十月革命后,列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认为社会文化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中国精神,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我们先后培育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段时期的特点是通过这些精神的倡导,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尚情操。 坚持守正创新,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创造力。人的意识和精神具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为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表现为使客观事物经过创造性转化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观念形态的实践目的同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不断地解决原有矛盾以实现平衡,进而解决新的矛盾再次实现新的平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导致新的矛盾以及克服矛盾的创造性精神力量的生成,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激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使极具创新性和创造力的文化成果不断与时代发展所需、时代精神所向相契合。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