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住房难等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我们各项改革措施,都要紧紧围绕着人民的需求来展开,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一是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民生关系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改善民生、造福人民。发展决定和推进民生,民生又连着内需、连着发展,惠民生也是抓经济、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是发展的“指南针”,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切实利益,这样的发展就会失去意义,并且不可持续。 三是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排忧解难。”要始终坚持人民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老百姓都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我们将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作者: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梅俊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