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前沿,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号召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从改革开放之初到如今,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的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改革是经济腾飞的基础,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这些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我们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通过这些改革举措,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把握改革的科学方法,才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