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制定和实施政策,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生,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权威,深化立法、执法、司法改革,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分配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调节力度。我们党不断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要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提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必须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被视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和科学内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通过改革补短板、破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深远影响。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至上,就要笃定“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要大兴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问需、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获得感、认同度,汇集民智、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把改革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