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句话不仅彰显了党中央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政治智慧,更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在这个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法宝,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各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依然是继续前进的唯一道路,时代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但改革精神始终如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体制机制的桎梏,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改革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但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深化改革,可以更好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让改革红利更加普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通过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革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可以不断完善各领域的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善于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治理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 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改革难以深化,发展难以持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全党要自觉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历史自信,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问题可能会同时袭来。面对这些复杂局面,只有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其核心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在自身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展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关键时期的前进方向提供明确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历史自信,坚持改革开放,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