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青年一代要更好的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降低,加之对外贸易遭受困境,产业链面临外迁挑战,就业压力巨大,人民的收入保障压力逐年增加,这都让一些人心有疑虑。我们更多的需要一些感召力、向心力、吸引力的目标,来团结各方、凝聚意志。此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需要发挥重要作用。自信自强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气质。中国人民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高举精神旗帜,巩固精神纽带,传承精神基因,满足精神需求,提升精神境界。 老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仓禀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精神生活。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塑造崇清尚俭、勤政为民的党风政风,从抵制虚无主义、对抹黑英雄说不,到让“最美”之花随处绽放、好人故事广为流传,都在深刻彰显着我们需要从精神道统中,寄托终极关怀。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精神宙宇才能安放心灵。富强是躯体,精神是灵魂。现代化的发展造就了现代化的财富,也应该锻造现代化的精神。道德水准和文明修养,既是个体对待生命和世界的态度看法,亦是个体同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公众精神高度,加厚时代道德河床,不能忽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山在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