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即将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改革方法论,要在实践中认真领会、长期坚持。(新华网2024年7月18日) 全身心投入,党员干部要筑牢“思想之基”。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必须坚守精神家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坚持在在逆境面前不动摇,在顺境面前不骄傲,努力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块金字招牌代代相传。我们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把不清楚、由疑惑的问题学懂、学透,从而在思想上支持、拥护深化改革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深化改革工作多作贡献。 全过程参与,党员干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深化改革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创造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检验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重,在实干中展示能力、树立形象、赢得认可。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者、实践者、参与者,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思维的创新。要坚持做有利于党的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要有持久作战的决心、不怕失败的勇气、敢为人先的精神,主动深入困难较多、矛盾复杂的基层一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树形象。 全方位见证,党员干部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束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守住底线,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要求,动摇四项基本原则就会犯颠覆性错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和方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这个问题。 党员干部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作者:陈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