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汇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使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成为必要。建立新型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 聚集社会各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各方面资源支撑,需要激发全民族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规范资本运行的空间和边界,集聚各种形态的资本,能够解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资本问题;文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全民族全社会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外开放力度。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外开放包括要素型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立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既是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