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yphwepv 于 2024-7-5 08:32 编辑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重点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各级党组织要做好人才工作这篇“大文章”,用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使其持续运转,形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建功立业,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找准寻才“切入点”,以“引”字为先“破题”,靶向打通引才渠道。得人之要,贵在真诚。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掀起一波“聚才迎发展”浪潮,引起全国热烈反响。“人才九条”从人才流动、人才福利、人才容错、人才编制等多个方面为正定县引人聚才破局开路,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选人用人,一招一策深深蕴含着党的用人之道和爱才之意。人才是流动资源,切勿在人才招引上“沙锅捣蒜”。各级组织部门要用“好政策”释放“求才若渴”的诚意,就得主动打破以往“抢、求、挖”的传统招引思路,真正深入基层,了解人才所需;深入田间地头,知晓人才所求;深入生产一线,解决人才所盼。拿出看得见的“真情实意”“真招实策”,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细化人才补助政策、落实拔尖人才待遇、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要备足“诚意大礼包”,让“人才找政策”转变为“政策追人才”。 找准成才“着力点”,以“育”字为要“审题”,横向布置育才车道。对于人才的培育,不能拔苗助长、降格以求,亦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更不能冷眼看待、刻意打压,要坚持“构建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思路,正所谓“沃土肥春草,地肥好种田”。当前,随着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基层同样会遇到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这就需要我们基层管理者拿出“海纳百川”的胸怀,加快推进县级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激励、评价、流动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提供便利措施和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意识,为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通过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聚集人才平台,实现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更好地应对挑战,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充分释放人才的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让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施展才能、实现价值,练就出“硬手艺”。 找准留才“着力点”,以“心”字为方“答题”,纵向连通留才通道。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正定县党委政府大胆起用和广泛接纳各类人才,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当前,我们面对的人才范围更广、层次更多、需求更大,组织部门要因材施用,充分发掘人才特长优势,从制度激励和组织创新层面,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容错纠错制度,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使用节奏,既不拔苗助长也不等闲视之,以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和服务优秀人才,全力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县域人才“沃土”,破解人才“水土不服”的难题,持续努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们充分展示才华。与此同时,也需要圈出留才的新重点,打造一个服务周到的“舒适之城”,构筑一个才华浴火的“凤凰园”,扩大人才生长的“生态圈”,让一株一株的“人才小苗”真正汇聚为广袤无边的“人才森林”,在人才不断为城市强筋的过程中,城市更需要不断健全公共服务,在提供优质服务上绵绵用力,以真情换真心,让人才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