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加强和改进干部政绩考核,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增强考核的政治性、引领性、针对性,通过奖惩分明、奖优罚劣,有力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忠诚履职、担当实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以考促学,打造教育培养“生态圈”。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百年大党长期执政,思维惯性、行为惰性客观存在,一些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容易相沿成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也带来干部良莠并存、参差不齐。当前,领导干部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风险,直接影响事业的发展,身处变革时代,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如果能力平庸,不善学习,就会难以干成事。善于学习、勤于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成为行家里手的关键,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克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确保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干部考核工作中,要依据干部考核结果,建立“补学”机制,把短板和弱项作为干部教育培养的着力点,分层分类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 以考促奖,把好激励担当“方向舵”。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无区别、干好干坏没差距,是影响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多选一些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干部,这对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大有好处。要加大遴选有这种经历干部的力度,同时要让没有实践经历的干部到重大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在克难攻坚中增长胆识和才干。要注重从各个方面选拔专业化人才,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深化考核运用,注重奖优罚劣,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局面。对于考核优异干部,大力度进行正向激励;考核结果欠佳干部,组织上也要帮助查找原因,传导压力,促进问题及时整改,把好激励担当“方向舵”,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 以考促干,构筑优进绌退“蓄水池”。实干才是硬道理,当前干部队伍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得过且过;有的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有的光说不练,表态快、调门高,行动慢、落实差;有的德不配位、能力平庸,挑不起重担,打不开工作局面;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底气不足、惊慌失措,等等。“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为个别干部“躺平”提供了某种负向激励,助长了“躺平”风气。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等不珍惜岗位的“躺平式”干部,要坚决动真格,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倒逼干部积极作为,不敢“躺平”。为有魄力、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客观公正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制度,让干部在实践的熔炉里淬炼成钢,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