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山东之行的重要意义,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解难题、办实事,让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厚植“问需于民”血肉情。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齐鲁之行”中匡正“民之所需”的改革导向,厚植“问需于民”听民声的“血肉情”,围绕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身入、心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把群众当作亲人,像对待家人一样和群众交心谈心,拉家常、谈农事、问冷暖,更好地联系群众、倾听民声,改在“民之所需”,方能持续走好“满足供给”的新时代改革之路。 厚植“问计于民”师生情。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鼓励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一定能够促进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齐鲁之行”中匡正“民之所计”的改革导向,厚植“问计于民”聚民智的“师生情”,站稳人民立场,拜人民群众为师,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汲取人民智慧,在调研考察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用群众经验去破解难题,切实问计于民,更好地依靠群众、汇聚民智,改在“民之所计”,方能持续走好“攻克难关”的新时代改革之路。 严把“问效于民”公仆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和衷共济、共襄大业,真正让人民群众来参与、来评判、来提意见,切实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检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齐鲁之行”中匡正“民之所计”的改革导向,厚植“问效于民”赢民心的“公仆情”,践行为民宗旨,聚焦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把群众是否知晓、是否认同、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完善群众评价办法、反馈机制、监督渠道,改在“民之所盼”,方能持续走好“务求实效”的新时代改革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