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年轻干部是我们事业后继有人、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培养和选拔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坚持以实践为本位,进行科学的培养锻炼,切实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加快选任工作步伐。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接班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 高度重视女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融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确保同心同向、同频同步。女性干部有细腻、温柔、善良等性格特点,这使得女性干部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更好地团结班子成员、加强上下沟通、密切联系群众。女性感情丰富、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容易进行换位思考,有助于把冰冷、严格、刚性的规章制度诠释得富有人情味,容易激起他人的情感共鸣,获得他人的心理认同。统筹分析研判。坚持把女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列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综合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女干部的配备现状及目标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有效提升干部选任针对性。着眼事业发展和女干部队伍建设长远需要,坚持把扩大存量与做活增量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女干部培养选拔全链条,动态保持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 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作用和贡献上,而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是共同的,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这对各族干部都是一样的。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这是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作用的关键。 “党外干部”,特指不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身份的干部,是我党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任用更多的党外干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充分发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的特点与优势,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共同致力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政治动力和力量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