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道路上来来往往的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庞大,日常规范管理非常困难: 一是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多发,引发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危险性很大;二是驾驶非机动车的人员年龄参差不全,很多都极少受过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安全意识非常薄弱;三是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很弱,管理措施滞后,肇事逃逸事故侦破难、处理难。四是近期由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以及质量问题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频繁。 为此建议: 1.共同齐抓共管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统一指挥、协调、督导整治工作,进一步细化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治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出台制定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和规定。 2.加强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源头监管,推行实名登记制度 积极出台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管理要求,推行非机动车实名登记。职能部门加强对电动车生产厂家及销售商销的监管;要规定指定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上牌点,制定相关上牌要求和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便于规范管理;各村居、社区街道积极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的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督促实名登记,加强日常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情况的巡检工作。 3.是加大宣传,增加全民安全意识 针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安全宣传教育,依托现有的安全宣传阵地,加强对学校、广场、集市、车站、快递公司、外卖公司等重点单位、加强对学生、家长、老年人、外卖人员等重点人员安全宣传,开辟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型宣传模式,宣讲点评非机动车典型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案例,增强安全宣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