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这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之“忧”,赋的是干事创业之“喜”。我们要聚焦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在多听一线、真出实招、长久巩固上持续发力,以人为本,减负增效。 破除形式主义,增强基层实干之风。基层减负,就是要破除形式主义的枷锁,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更是对基层工作的有力支持。只有切实为基层减负,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让基层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深入一线,为基层减负“出实招”。只有多跑基层活动一线、多与基层干部沟通、多向办事群众请教,才能准确了解基层减负实情、时刻掌握干群真实诉求、厘清久减难消根源。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关键病根进行排查起底、剖析原因、深度研究,让“工作落实、事项下沉”刺破表面、渗透深层、落地生根,把事情办进群众的心坎里。在基层减负中双管齐下出实招。“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要想基层干事有活力、服务群众有底气,就要把基层减负工作抓在先、做在前、落在实,必须减压与赋能双管齐下。上级部门要制定清晰的权责清单,结合基层实情,搞清楚基层应该承担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事项,能简化的尽量简化。 以人为本,助力基层减负。以人为本的基层减负,一方面要牢记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喊口号不如亮行动,重显绩更要重潜绩,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提升“硬功夫”,练就“宽肩膀”,持之以恒地将减负工作推进下去,另一方面是真正理解基层干部的需求与困境。他们不是工作的机器,而是有着情感、家庭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个体。过重的负担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更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人民政府 潘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