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0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2

主题

0

回帖

6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62
发表于 2024-5-28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优先任务,特别强调了根据地方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性。这不仅是对未来的预见,更是一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的伟大战略。这一思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如同璀璨的星辰,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它如同一颗颗明珠,点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注入了澎湃的力量。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发展基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现代化产业体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质生产力的兴起,绝非简单的对传统生产力的微调或提升,而是对生产力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构和全面性的升级。这一进程凝聚着新技术、新产业、新要素的力量,如同一场生产力的革命。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和载体。我们必须构建一个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生产力的崛起铺平道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撑。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着眼于产业发展的全局,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科研实力、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和布局未来产业,努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这样的集群不仅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也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为经济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制度体系改革新质生产力突破路
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制度体系的改革成为了关键的突破口。正如马克思所言,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我们必须对相应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让新的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崛起相契合,从而消除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制度瓶颈,充分激发其发展潜能。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更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教育、科技、人才,它们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和战略支撑,也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这个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的体制束缚,激发出新质生产力的勃勃生机。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释放出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潜力,为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导向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是我们努力的归宿。而新质生产力,则是这一发展过程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高质量发展的追求,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辅相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指引下进行的。在这个指引下,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以破解制约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目标,努力实现更加协调、高效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等优势,不仅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质量与效益等方面的高效统一。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外在条件,更是其内在要求的体现。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质生产力如一颗明珠闪耀着光芒,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历史机遇,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助力加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向繁荣昌盛的明天,迎接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注重新质生产力的三个重大影响
下一篇:坚守廉洁从政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25 06:15 , Processed in 0.25769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