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道德定力?
道德定力是什么?道德定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道德选择和道德考验时,能够坚定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不被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难所动摇的能力。作为基层社会工作者,如何增强道德定力?增强为民意识,增强守法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增强为民意识。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是要立足本职岗位,极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坚持把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宗旨,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那么如何了解百姓的需求和问题?多深入社区,和百姓沟通交流,多倾听群众呼声和要求,归纳整理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认真思考谋划,尽职尽责,及早解决问题,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好。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践行好群众路线,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增强守法意识。法律是警戒,凡事做到心中有戒,对于是非对错明晰于心,做到知行合一。懂规距、守纪律,戒财,戒色,戒滥用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政。要恪守“三严三实”,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持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加强法律学习,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和规定,明白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尊重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关注法律动态,及时了解法律的变化和更新,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增强守法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参与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参与法律宣传活动,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追求不正当的利益。尊重他人权利,在与他人交往中,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增强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扎实做好各项基层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为”。作为社区工作者要多走访多入户,了解群众的需求,多做实际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随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打好“服务牌”,当好居民的“贴心人”。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社区不仅仅是政府的一个窗口,更是一个联系的纽带,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居民的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细致完善、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 道德定力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面对各种道德挑战时,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增强自己的道德定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