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创新意识,既是新时代的选择,也是对我国历史的传承。面对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作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的重大结论,深化了科技创新的时代内涵。 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转型,颠覆传统产业格局。比如,当前汽车正在成为“智能移动盒子”,干细胞再生、基因组编辑等研究前沿突破,开辟新的产业方向,引入新的市场结构,正在搅动中国经济的大梁。还有城市交通与大数据、无人机、蔬菜大棚与卫星、养鱼与发电等跨界融合,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发展,盘活全社会创新资源,带来颠覆性创新和指数级增长。 40年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新时代的正确判断,掀起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热潮。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创新大事件是世界经济中心几次转移的原动力,当然也是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支点,起到了逐渐增强的过渡作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传统的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价值创造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我们袭来,呈现出大规模突破和深度交叉融合的生动景象,引发了新一轮全球创新竞争。 光伏和风能也突破了传统煤电结构能源的发展。创新是不断的进步,也是科技的成熟转化,而基因编辑、医学革命干细胞等个性化精准治疗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保证人类健康,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等以前只敢想的伟大目标,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在世界舞台上,国际关注的焦点也转向了深海、深空等创新产业,这些产业正在努力使国家的战略武器更加先进。 目前,中国的国民创新意识正在普遍提高,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魅力,一个创新的中国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创新不仅有利于加快优化制度环境,也使我们的文化土壤日益肥沃,科学精神日益内化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内核。这表明,经济复苏将更多地依靠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现在引领新常态需要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文化对科技创新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创新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国力,促进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创新型国家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持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环境中聚集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目前,北京科技创新平台已初见成效,各类创新平台逐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