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大工作亟须强化“三重优势”,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进一步转化为丰富生动的民主实践。 发挥“制度优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一是确保人民权力“至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系列法律制度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保障民主选举有序有效。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要环节和坚实基础。二是确保人民意见始终“在线”。要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助力群众“家门口协商”打破社区治理的“陌生人困境”,让民意在社会共同体内部流动,形成广泛的共识。三是确保人民权利始终“落实”。各地需通过“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让“民生”紧贴“民声”,实现了民生实事选定从“一厢情愿”到“你情我愿”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着眼“职能优势”,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利益。一是立法维护“民之利”。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围绕群众心中的堵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基层治理的难点,立法全力维护人民利益。二是监督聚焦“民之切”。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意志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作为人大监督的风向标,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实施精准监督、开门监督、闭环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三是重大事项体现“民之意”。要把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作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持续优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决定前让群众深度参与,决定时让群众充分协商,决定后让群众跟踪监督。 紧扣“天然优势”,广泛凝聚民心民力。一是打造代表“行动品牌”。各级人大代表需充分发挥好作用,组织代表专题调研、走访、座谈、代表小组活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需走田坎、跨门槛、进心坎,群众从“有事可以找代表”到“有事习惯找代表”。二是加强履职“平台建设”。完善履职工作机制,加强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运行,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重要载体,实现联系选民全覆盖和代表进站全覆盖,成为“民意窗”“连心桥”。三是推动高质量“议案建议”。紧盯代表议案建议“听、提、交、办、督、评”各环节,制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级“一府一委两院”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把“不敢松懈”的压力变为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加快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