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履职尽责,切实加强党组自身建设,为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面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会议中强调,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战大考中,各地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党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来实现,党组织是否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是否有力量。 二、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层治理的抓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在参与中共享治理成果,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自治、法治、德治相得益彰。要善于将群众的心事当成基层党组织的大事,将群众身边的难事当成基层治理的要事,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让意见充分表达、形成广泛共识,聚焦群众利益所需、基层治理所能,引导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三、要将创新理念方法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强调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倡导“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等,极大丰富了基层治理的理念、方法,也为提升治理效能明确了路径。 迈入新时代,党建工作中需要着重提升政府部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切实做到遇事好商量、有事必解决、矛盾能化解。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推动安全稳定工作由重处置向重化解、重整治、能防范转变。要更加注重基层治理现代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础治理平台,切实提升基层常态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