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指出,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因此,要坚持在党建引领下与党员群众形成紧密联系,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要找准党的组织领导这一关键点,把牢乡村振兴“方向盘”。树牢党对乡村工作的组织领导风向标是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谐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推动乡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要坚持以提升政治功能为重点,规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做好前期指导培训、中期严格监督、后期成效评估等,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面。 要找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发力点,画好履职尽责“工笔画”。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也是农村治理的主力军,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其执行力和战斗力。同时,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其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利于完善农村治理体系,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要坚持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教育培训、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监督考核、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找准实事服务项目这一立足点,吹响干事创业“冲锋号”。基层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是要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要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紧扣“实”的导向,牢牢树立群众观念、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要充分发挥“四百”常态化走访工作的作用,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增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扎实推进问题解决,将乡村服务送到人民心坎上,营造乡村良好环境。(周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