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探讨如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近期将加快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多方面强化中小银行风险防控,继续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针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指出,将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同时,增加对小微企业法人信贷的支持,提高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和户数比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定义来源:《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标。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业支持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应高度重视风险防范。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创新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风险应对,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风险。加强跨境监管合作,维护我国金融安全。要筑牢国家金融安全网,完善金融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家金融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重要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和市场的监管,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同时,我们应紧紧抓住建设金融强国这一目标,努力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能够推动我国金融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